首页 > 资讯 > 正文
偿付能力多个季度不达标 北大方正人寿拟增资17亿元
险联社 · 2023-09-12导语若增资完成,北大方正人寿注册资本将由28.8亿元人民币增加至45.8亿元人民币,公司股权比例保持不变,即新方正集团持股51%、明治安田持股29.24%、海尔金控持股19.76%。
昨日晚间,北大方正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大方正人寿”)发布变更注册资本相关公告表示,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核准的前提下,公司增资17亿元。
据悉,此次增资将由新方正控股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明治安田生命保险相互会社以及海尔集团(青岛)金盈控股有限公司三家股东按持股比例出资,其中,新方正集团出资8.67亿元,明治安田出资约4.97亿元,海尔金控出资约3.36亿元。
若增资完成,北大方正人寿注册资本将由28.8亿元人民币增加至45.8亿元人民币,公司股权比例保持不变,即新方正集团持股51%、明治安田持股29.24%、海尔金控持股19.76%。
曾几度更名
目前中国平安为间接第一大股东
公开资料显示,北大方正人寿总部设立在上海,主营各类人寿、健康、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产品,诞生20多年来,该公司进行了四次股权变更,前两次变更都导致了该公司名称的变化。
2002年11月28日,青岛海尔投资与美国纽约人寿保险公司合资成立了“海尔纽约人寿”,这也是北大方正人寿最初的样子,当时两家公司各持50%的股权,但势均力敌容易导致意见不合,2010年底,两者在经营理念上有所差异宣布“分手”。
后来,明治安田生命加入成为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5%,青岛海尔投资的股权则增至75%,“海尔纽约人寿”改名为“海尔人寿”,但是,仅仅过去两年,2012年,公司绝对控股权再次易主,北大方正集团从青岛海尔投资手里接过51%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海尔人寿也随之改名为“北大方正人寿”。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2年更名至2016年,北大方正人寿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中,数据显示,五年间该公司分别亏损1.07亿元、0.65亿元、0.38亿元、0.36亿元和1.14亿元,直到2017年,北大方正人寿才迎来首次扭亏为盈。
此后,度被外界视为“校企巨无霸”的方正集团在2019年被陆续爆出深陷债务泥潭;2020年2月,经北京一中院裁定,方正集团进入司法重整程序;2021年1月,方正集团发布公告称,最终确定由中国平安、珠海华发、深圳市特发集团组成的联合体为方正集团重整投资者。
此后,便是一系列的资产调整动作,新方正控股即是方正集团破产重整后的产物,承接重整投资所涉及的重整主体保留资产,2022年12月23日,上海银保监局已批准北大方正集团将持有的北大方正人寿51%的股权转让给新方正控股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而根据北大方正人寿披露,新方正集团于2021年成立,由中国平安控股,股权结构显示,中国平安通过中国平安人寿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平安人寿”)和新方正(北京)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持有新方正集团66.51%的股权,间接持有北大方正人寿33.75%的股权,是目前北大方正人寿的第一大股东。
多项偿付能力指标不达标
业绩持续下滑
从方正集团到新方正控股,在过去的两年中,北大方正人寿经历了股东的动荡,新股东的入主或代表着全新的起点。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北大方正人寿多项偿付能力指标不达标。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保险公司要同时符合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和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三项监管要求,即为偿付能力达标公司,不符合上述任意一项要求的,为偿付能力不达标公司。
而自2019年4季度开始,公司风险综合评级(分类监管)结果就已被监管下调为B,以后一直持续至2022年4季度,又进一步下调至D,为最差评级分类,2023 年1季度,北大方正人寿的风险综合评级(分类监管)结果依旧为D。
从具体数据来看,2022年末,北大方正人寿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下滑至在29.93%和59.87%,据最新的2023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上述指标又进一步下滑至19.77%和39.53%,远远低于监管要求的50%和100%红线。
与此同时,北大方正人寿业绩持续下滑。2021年,北大方正人寿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7.25亿元,净利润1.56亿元;2022年,北大方正人寿实现保险业务收入42.46亿元,净利润-8亿元。
最新的2023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公司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3.29亿元,净亏损1.24亿元。
此次增资,或可以看作北大方正人寿正逐渐回归正轨。
北大方正人寿 中国平安
-
腾讯微博
参与讨论
发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