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保险中介排队上市,一场关乎生死的资本豪赌?
险联社 · 2025-03-21导语等待上市的保险科技和中介机构数量一下子增长到8家,新一轮保险中介上市潮就此开启。
2025年刚开始,保险中介这行就热闹起来了。
手回集团、轻松健康集团、青民数科等企业,纷纷向港股、美股递交招股书。等待上市的保险科技和中介机构数量一下子增长到8家,新一轮保险中介上市潮就此开启。
那为啥突然就掀起了这股上市潮呢?
把时间往前拨,回到2015年前后,那时候互联网保险和保险科技概念特别火爆,大量资本疯狂涌入这个领域。据统计,在2015年前后成立的保险科技企业,如今大多进入了“5-7年”的投资回收期,还有部分企业因为对赌协议的约束,不得不加快IPO的进程。
就拿大家比较熟悉的手回集团来说,旗下的“小雨伞”在互联网保险销售领域小有名气。自2015年成立后,手回集团经历了好几轮融资,投资方都眼巴巴地期望通过企业上市实现盈利,所以手回集团才不断尝试上市,在3月7日已经是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了。
白鸽在线最近也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了上市申请,而恒光控股、元保、i云保和青民数科等企业,也都计划奔赴美国上市,它们都满心期待着借助上市的东风,让公司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不过,这场看起来热热闹闹的上市潮背后,保险中介行业其实藏着不少麻烦。
最明显的就是,好多公司都不太能赚钱。就说手回集团和白鸽在线这两家行业里的大公司吧,从它们赚的钱和利润就能看出情况不好。
手回集团在2022年到2024年,收入分别是8.06亿、16.34亿、13.87亿元,可利润呢,2022年还能赚1.31亿元,到了2023年就亏了3.56亿元,2024年虽然亏得少了点,可还是亏了1.36亿元。
白鸽在线在2022年、2023年还有2024年前9个月,收入分别是4.05亿、6.60亿、6.31亿元,然而净亏损有0.25亿元、0.17亿元、0.16亿元。
为啥这些公司赚不到钱呢?
主要有两个关键原因。其一,保险中介的主要收入来源依赖于销售保险产品所获得的佣金。然而,“报行合一”政策出台后,整个行业的佣金率大幅下降。以手回集团为例,其保险产品第一年的平均佣金率,从2021年的61.6%,一路下滑至2024年的26.2%,如此大幅度的下降,直接严重压缩了利润空间。
其二,如今在互联网上获取客户的成本变得越来越高。随着互联网流量逐渐趋于饱和,保险中介想要拉到一个客户,花费的成本急剧攀升。在2020年的时候,通过自媒体渠道获取一个客户,成本可能也就百八十块钱,可到了2024年,这一成本已经涨到了300-500元,在一些特殊的细分市场场景中,甚至超过了1000元。收入在减少,成本却不断增加,公司自然就很难实现盈利了。
而且,保险中介行业还面临着“去中介化”的严峻危机。现在,许多传统保险公司纷纷搭建自己的线上销售平台,直接面向客户销售保险产品。手回集团在招股书中也明确指出,“去中介化”的趋势很可能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再看看那些已经上市的保险科技和中介公司,情况也不太妙。
2024年上市的有家保险和致保科技,在上市首日股价就遭遇破发;2023年上市的车车科技,上市初期股价曾一度暴涨,但如今股价已经跌至每股不足1美元。更夸张的是,在新三板挂牌的山东昌宏保险代理,都发布公告说要换业务了,不做保险销售,改成做碳纤维、玻璃纤维这些东西(也就是玻璃钢),还有户外用品、体育用品的买卖,连公司名字都要改。
面对这些困难,保险中介也没闲着,都在想法子突围。
很多公司开始搞科技,像弄AI来做营销、服务客户,或者整合各种数据来优化风险控制。想着靠科技降低成本,把服务质量提上去,好让自己在竞争里有点优势。
还有些公司,不再只盯着卖保险这一件事,开始往风险管理、健康管理这些方向发展,打造更全面的保险服务,多找些赚钱的路子,提高自己赚钱的能力。
保险中介这新一轮上市潮,是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也是企业想突破困境的尝试。
对那些排队等着上市的保险中介公司来说,上市之后怎么利用好资本市场的钱,解决现在的问题,让自己更有竞争力,这可是决定它们能不能在激烈的市场里站稳脚跟、长久发展的关键。而对整个保险中介行业来讲,这一轮上市潮也会让行业加快洗牌、重新整合。
保险中介
-
腾讯微博
参与讨论
发表
热门评论